網站開發學習之路(4)—ALPHA Camp畢業心得

SingYo Chen
15 min readJul 9, 2021

--

2021/12 更新:

撰文動機:
紀錄在ALPHA Camp的心路歷程
反省自己的學習歷程與職涯

前言

我在去年八月中投入Alphacamp(以下簡稱AC)課程,寫完學期2–1的心得後,原本以為可以按照同樣的節奏依序完成心得,但發現從學期2–2開始的學習份量變得重得多,因此決定不寫心得,先以學習筆記為主,把每個小專案在寫成筆記,紀錄在Notion當中,不知不覺也寫了超過十篇。

我在2–3學期到學期3有中斷過兩個月,主要原因是希望有更多時間可以衝刺學期三的期末協作專案,避開孩子寒假停課+過年。於是學期三是從今年三月開始,一直到五月初正式結束課程。

後續的準備就是完成AC畢業考題、寫side project、修改履歷、找工作。但沒想到五月中疫情爆發,女兒的學校停課,每天可支配的學習時間大幅縮短。因此拖到現在才開始寫畢業部落格。

真希望疫情早點結束。

學期1 ~ 學期2–1

當時的心得都紀錄在部落格當中。
網站開發學習之路 (2) AlphaCamp 學期 2–1 課程評價

這裡要著重撰寫後續AC的狀況。當時在部落格中有提到Pros & Cons,其中Cons部分有四點:

  1. 助教制有回文品質不一的風險 (已優化)
  2. 缺乏開放議題的社群討論(已優化)
  3. 學員社群經營,點到為止(已優化)
  4. 學員回饋給平台的管道與效果有限(管道其實很多)

這篇文章我並沒有直接回饋給AC,不過後來獲得校長Bernard的來信,從文字內容可以感受到AC的誠懇。

校長的回覆(起頭)
校長的回覆(節錄)

那麼AC在後續有什麼調整呢?
首先是從學期2–1開始試辦的作業批改量尺機制,到六月底已經推進到2–3。

作業批改量尺機制

雖然在學期三結束前,還是有感受到助教回覆品質不一的狀況,不過看到有一些助教已經在學期二採用新制做批改。

Ching助教於2–2作業的批改

AC一起學(AC社群)

AC後續在社群經營上,也另外使用Slack平台來鼓勵同學參與,目前有七百多位學員。

裡面開放同學每天打卡,開始自學的一天(#上線打卡),可以揪團組讀書會(#想揪就揪),卡關時可以PO群組跟同學討論(#解題交流),AC也會定期舉辦讀書會和分享會,並且會發布挑戰(#眾志成城)。而這個平台真的有滿足到之前提出的Cons,覺得後來加入的AC學員實在很幸福!

由於我的時間很壓縮,又已經到要轉職的最後階段,因此暫且在這裡潛水。未來希望能和其他同學有更深的交流。

最後提到學員對AC的回饋管道,坦白說課程相關的問題只要在平台上發問,都能夠獲得助教回覆。和平台機制相關,或是個人學習進度安排的話,就要直接和AC Staff聯繫,像是Email、在平台中tag學習教練。透過問卷效果不大(主要是搜集資料用)。如果助教回答不清楚,在有效提問的前提下,繼續追問是沒問題的,可以問到飽!

總而言之,如果我此刻重新開始體驗學期1~學期2課程的話,大部分都是滿意的。

學期 2–2

學期2–2開始從微小的專案,轉而實作小專案(tiny ⇒ small)。

classie.js和Unsplash API

這裡有兩個比較重要的紀錄,一個是研究微型函式庫classie.js。

第二個是在寫作業的過程中,嘗試串接unsplash api,完成一個小的社群網站。後來也受到學習教練鼓勵,在AC一起學社群中和其他同學分享實作心得。

課外學習Figma

在2–2的學習時間安排上,並不會覺得很吃力,因此在這階段也另外在其他平台上了Figma課程,稍微體驗一下設計UI的過程,也是為了了解自己是否對前端刻板比較有熱情。

UI元件

後來有將UI設計應用到作業當中(todo list)

另一個學習Figma的好處是,對後續規劃HTML結構圖、Vue Component Tree幫助蠻大的。

總結在學期2–2的心得

  1. 對API有比較初步的認識,透過串接Unsplash API對前後端協作開發有比較初步的體會。
  2. 隨著對JS語法的觀摩增多、練習次數增加,逐漸能夠閱讀並吸收教案外的程式碼,並閱讀API文件。
  3. 雖然讀完JavaScript的一些核心概念,也跟完教案,但上過之後很容易忘記細節,需要重新回顧並且做筆記,包括翻牌遊戲飲料點餐機
  4. 對網站開發與工具應用尚未有全局概念,這在後面銜接2–3後端課程蠻辛苦的。針對這個部分,目前2–2學期有提早加入git章節。相當能夠減輕同學在2–3的負擔。
  5. 雖然課外學習Figma還不錯,但如果可以重來,應該會另外再安排時間先熟悉git或node.js,因為2–3開始課程內容變得繁重許多,有點跟不上。

學期 2–3

AC對2–3學期的介紹:你將親手打造一個兼具前端體驗與後端資料庫的網路應用程式,使用網路開發的專業工具鍊,例如全端開發框架、資料庫、指令列與版本控制系統。並初步建立「產品思維」,從使用者體驗與產品功能的角度規劃程式開發流程。

從這個階段開始,開始能夠體會這張圖表:

2–2學期時,差不多就是在cliff of confusion,到了學期2-3,開始隨著上手vscode、終端機指令、github,到架設node.js伺服器、實作MVC架構,建立Mongo DB,使用Mongoose、部署到Heroku等等。學習信心逐步下滑到desert of despair。學習狀況也逐漸跟不上每週的進度。

後來調整心態,既然不是在全職狀態下學習,至少不要為了趕進度囫圇吞棗,於是決定認真把每個作業都做筆記,紀錄整個過程:

餐廳清單(github

學習重點: 
運用Node.js+ Express.js建立後端伺服器,並利用handlebars設定樣版引擎來做前端渲染。
學習重點: 
1. 建立MongoDB非關聯性資料庫,以及運用Mongoose來操作資料庫,包括建立Schema種子資料腳本。執行後建立種子資料。
2. 修改路由,引入MongoDB的資料。
3. 實作CRUD功能來對資料庫送request。
學習重點: 
1. 參考RESTful設計,修改路由。
2. 建立總路由器,將不同功能的路由拆分成不同檔案。
3. 重構Mongoose連線設定。

幹話產生器(github

學習重點: 
1. 運用Node.js+ Express.js建立後端伺服器,並利用handlebars設定樣版引擎來做前端渲染。
2. 透過JS實現幹話產生器的演算法。

記帳本(github / live demo

學習重點: 
1. 跟著教案思路,自行打造一個記帳本。使用工具基本上和餐廳清單一樣。
2. 將專案部署到Heroku

Middleware Time Log

學習重點:
1. 建立middleware來偵測伺服器收到請求的狀態
2. 紀錄時間戳記,包括收到請求時間、送出回應時間。

Cookie & Session帳密檢查機制(github

學習重點:
手刻Cookie-based Authentication:用瀏覽器內建的 cookie 來做,對應到伺服器的 session。

短網址產生器(github / live demo

學習重點:
1. 打造短網址產生器,將收到的網址與短網址存在資料庫中,並確保防止重複的網址出現。2. 運用套件取得五位數亂碼(nanoid)、網頁的預覽圖與說明文字(metascraper)。

除了上述的全端作業,2–3還有開放選修UI/UX。

UX:同理心地圖(訪問AC學生)

UX研究:電商購物紀錄

電商購物紀錄有得到助教的肯定,蠻開心的!

總結在學期2–3的心得

  1. 大量接觸到新工具新觀念,信心有點受到影響,但寧願學得紮實,也不要為了追求速度囫圇吞棗。
  2. 經過許多全端專案的練習,以及UX/UI章節的學習,蠻確定自己的未來方向會走前端。詳細原因後面會再做說明。
學期2–3的結業證書

學期 3

全端專修 or 前端專修?

從學期一走到學期三,從零開始的學習者一定會遇到這個問題。

雖然我在學期2–3發現自己比較想走前端,但一方面又覺得「懂一點後端的前端工程師應該會比較有競爭力」,因此想先學走全端路線,再自學前端。後來發現水實在太深,而且我的時間只夠專心學一個路線,那就專心衝刺前端吧!

喜歡視覺帶來的立即反饋,是我選擇專修前端的主因,其他包括我過去多年做編輯、業務、店務管理的經驗,很多時候都是站在服務業的角度來待自己的工作,覺得顧客的體驗,問題能不能被解決是重要。而前端工程師相對於後端,通常會更早思考UI的問題。

在刻畫面時,做出符合UI的畫面一直是我的成就感來源(最好是做到一模一樣)。而我也相信有好的網站外皮,才能在第一時間吸引人瀏覽。

當然網站實用度也很重要,正因為這樣,我很佩服做後端開發者,他們很可能要看到資料在畫面上跑,才會感受到較大的成就感。在尚未見到開發成果前,相信後端工程師最大的成就感是在理解一套複雜的理論,並加以應用。畫面美不美不重要,console有印出正確結果就好。

這裡另外整理一下我的想法:

為何不選擇的全端專修路線1. 全端的開發模式並不是業界主流(接案或許是)。2. 在學期2-3已經有蠻多的Node.js + Express.js練習,有一點基礎,未來再進修不難,反而是前端的基礎很薄弱。3. 個人覺得好的後端工程師,除了會更接觸底層的知識,也會很熱衷於開發libary,這部分比較不是我的興趣。為何選擇前端專修1. 前端不論使用什麼框架或工具,都需要有很紮實的css、html、javascript基礎。是一定要學習的東西,這部分前端路線有訓練到。2. 由於想要開發自己的產品,因此對UI、UX有興趣,希望自己能夠掌握刻版的能力。(刻板能力必須要訓練,目前沒有工具可以完全取代)3. 我喜歡漂亮+實用的網頁。

AC學期三兩套課程其實都有一個共通的小毛病,就是課程版本比較舊(全端課程2021下半年會進行改版),並不能完全符合目前的趨勢。但至少通過協作專案後,能夠證明自己的自學能力。持續自學的能力可說是企業最看重的。

畢業專案協作

關於學期三的畢業專案,紀錄分成兩篇:

前端切版作品:THIRT STORE

關於這個作品

為何會選擇這個專案作為作品
這個專案練習到了Navbar、Footer、Form、Stepper、Cart等版型。功能上有做出RWD、價格計算、白天/深色模式切換。以一個結帳頁面來說算是蠻齊全的。

使用了哪些技術
主要運用SCSS來設定樣式,JS部分運用Template Literals載入購物車內容。其他都算比較簡單的DOM操作。之後會另外新增 Vue 3開發的版本。

相對能掌握的部分
JS部分算是比較能夠掌握,因為邏輯上比較單純。

花最多時間的部分
CSS設定部分,主要原因是CSS還不熟練,在要處理RWD時很容易遇到破版的狀況。此外就是在深色模式切換的部分,花了一些時間才運用Filter完整SVG的樣式變換,關於這點,置入原生SVG Code來調整fill屬性是最常見的,但在Codepen上編輯不容易管理,因此才想到要用Filter。

深刻學習的部分
花最多時間的部分往往是深刻學習的部分,不過還需要更多的練習,增加切版速度。

在學期3的心得

  1. 從後端課程轉到前端,初步遇到最大的考驗就是CSS切版,要能在不倚靠UI框架的前提下從零刻板,還要加快切版速度,這部分需要額外多練習。
  2. 透過協作開發,有實際體驗到用Vue串接後端API的過程。也能夠領會前端框架之於傳統DOM操作的優勢。
  3. 以真正要成為一個合格的Junior前端,學期一和學期二都只是在建立觀念,要一直到學期三才會真正操練到切版和前端框架。如果過程當中沒有多做刻意練習,學期結束後就需要額外多花時間準備。以我的時間狀況只能安排到學期結束。

結語:在AC學習的收穫

這裡要先提到AC在某次問券調查中的問題:

我的回答:商業夥伴,彼此為供需關係,讓彼此變得更有競爭力。

對我來說,基本交易是一般教學平台的做法,像是Udemy、Hiskio、Hahow,這也是我一開始對AC的期待。基本交易商業夥伴的差別在於,一般的教學平台不會關心課程對學員的實際成效(轉職是否成功、是否有突破),是單方向的知識傳授。當學習平台與學員的是雙向的,就能夠建立基本的商業夥伴關係,學習平台能因為學員回饋而進步,學員也能夠藉著學習平台的精進,增加學習效率。商業夥伴是我對AC的看法。

我對朋友關係的想像,比較會是像助教的角色,對至交好友的想像,應該是直接在AC內部工作才會有的關係。親密關係的話,應該就是公司核心幹部吧,完全把AC當作是人生志業。

我認為關係的建立是來自於承諾,AC其實並不承諾上完整套課程就會找到工作(還需要自學更多的課外知識),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,AC帶給我的是:

  1. 培養全端開發與前後端協作經驗,以及相關工具的應用。
  2. 建立工程師素養,包括最重要的自學能力、溝通能力、解決問題能力、良好的程式碼品質與架構、說明文件等。

一言以蔽之,就是取得成為軟體工程師的入場券吧。

題外話 — AC對個人職涯的啟發

這裡引用AC的使命宣達:

我們是 ALPHA Camp (AC),使命是透過教育,幫助人們發展有意義、有價值的職涯,並致力於透過科技、數據、社群的力量打造最好的線上學習環境。

其實這是我過去職涯一直在追求的目標,我一直試圖在工作中找到對社會的意義,比方說之前在畫室工作是為了彰顯藝術價值,在音響雜誌工作是為了提供客觀評論,在音響店工作是為了讓好音響接觸大眾。只是我眼高手低,所造成的影響力很小,收入也只能給家庭基本的溫飽。

想要轉職軟體工程師,主要原因就是意識到科技的力量,因此希望掌握軟體開發技能,投入對社會有益的產業中,AC就是其中一個我很認同的線上學習平台。

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很大。造就了FANNG等科技巨擘,而再深入點觀察,則需要意識到我們已經進入到「監控性資本主義時代」(書籍介紹)。這本書的觀念解答了我長久的疑惑:為何現在資料科學和AI這麼發達,FANNG如何提供免費的工具,卻帶來巨大的收益?

透過AC的使命宣言和上述監控型資本主義的來臨,我希望自己在未來的職涯中,能夠常常反省自己的努力,實際上對社會貢獻了甚麼價值。

相關文摘:

在此謝謝ALPHA Camp所提供的資源,相信未來回顧這段學習經歷,不論過多久都會感到值得!

--

--

SingYo Chen
SingYo Chen

Written by SingYo Chen

曾任音響雜誌編輯、音響門市店長,但說到底只是一位很宅的愛樂者。下一步是成為菜鳥軟體工程師,希望能藉由學習到的新技能,進到自己喜歡的產業中。

No responses yet